兰州西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
      管家婆软件核心经销商
客户统一服务热线

400-0931-005
13519671376

张掖苦夏“续命”方——藿香正气,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妙用

在三伏天很容易出现苦夏的情况,白天黑夜的连轴高温,更是让人禁不住热到怀疑人生。为什么会出现苦夏症状呢?中医认为,夏季,天气炎热,多雨,地表湿气又上升,人禁不住贪凉,寒、暑、湿、热交织在一起,很容易困住脾胃,导致脾胃的功能减弱不少,从而出现了苦夏的症状:犯恶心,没胃口,汗多,小便少,舌苔腻,容易疲倦爱睡觉,头晕没力气。

暑气、湿气、寒气,是夏日三大邪气。邪气伤人,但邪不敌正。古人智慧,发明藿香正气方,越湿越热越需要,它是老祖宗在一千多年前,研究出的四季“平安方”,除体内阴霾(寒、湿、暑)而复正气。

image.png 

藿香正气名气很大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它,可很多人只把它当做防暑解暑的良药,真是太可惜了,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藿香正气从古至今,很多你不知道的妙用。

藿香正气古代应用

image.png 

化湿名方

藿香正气方,为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的代表方。从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收录藿香正气方算起,时光已过去了将近千年。历经千年的锤炼沉积,藿香正气所形成的“祛湿名方”的形象,已经在国人心目中牢牢树立。

藿香正气散除湿,是很全面,很彻底的。就针对的湿邪来看,有外湿,有内湿。就去湿的手段看,有主药藿香,解表—祛(外)湿;有苍术、茯苓,健脾——祛(内)湿;厚朴、半夏,行气——祛(内)湿。纵观全方,祛除湿气,内外兼修。

抗疫古方

藿香正气散被誉为千年战疫瑰宝。在古时逐疫五法中记载:在人之疫,邪从口鼻人,治以解秽为去路,俾邪从口鼻人者仍从口鼻出, 用藿香正气散。

福建清代医学家陈修园认为:藿香正气,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,内停饮食,头痛寒热;或霍乱吐泻,或作疟疾。藿香正气中的"正气",是指自身免疫功能的状态,对各种流行性时病瘟疫带来的"不正之气"以"正"之。

 

藿香正气散类方药,对现代各种时疫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得到政府和医药工作者的认可。先后入选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(sARs)诊疗方案》《人禽流感诊疗方案》《甲型 H1N1流感诊疗方案》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(第4-7版)》。

藿香正气,夏季妙用

image.png 

妙用一:夏天食欲不振,湿气重时

一般来说宝宝胃口不好可能是积食,但成年人胃口不好不一定是积食,成年人胃口不好大多数属于湿气困脾。尤其是潮湿的南方,夏天的桑拿天,很多人胃口都不好,什么都不想吃,吃什么感觉也不香,就想喝点粥,这就是湿气在作怪。

中医诊断:湿困脾胃。需要理气和中,让脾胃功能重新恢复正常。这个时候,藿香正气就派上用场。

妙用二:吃水果冷饮多,腹痛腹泻时

夏天很多人很难抵抗水果、冷饮的诱惑,每次吃完冰西瓜、冰淇淋,喝完冷饮后,发现自己舌苔厚腻的。

中医诊断:内伤湿滞,寒湿困脾,脾胃功能失调,这个时候,用藿香正气,也是非常对症的。

妙用三:贪凉冲凉感冒,头痛头晕时

比如大汗时进入空调房,或者洗澡后不擦干皮肤,冷风一吹,毛孔关闭了;或者吹了穿堂风;又或者一整晚开着空调睡,第二天起来有各种感冒的症状,比如头疼,全身不舒服等。

中医诊断:外感风寒,内伤暑湿。用藿香正气,可以解表散寒、化湿解暑。藿香正气散,利用它的辛温之性,便能帮助我们的人体内化体内暑湿,解除暑湿的困扰;又可以外驱寒凉之气,使得内暑得解,外寒得去,内外散热通道就立即被打通,诸症即除。

妙用四:水湿重,吃的少也胃胀、腹胀时

如果没有吃多,也没有生气,也胃胀、腹胀,就要考虑体内水湿太多。

中医诊断:内伤“湿滞”,湿气会阻碍气机的运行,导致气滞,就会胃胀、腹胀。藿香正气,一方面化湿,一方面行气和中(中即脾胃),消除胀满效果是比较显著的。

此外,藿香正气,还可以治疗胃肠感冒、缓解水土不服,治疗腹泻、呕吐以及晕车晕船等。

image.png 

使用tips:

1、藿香正气水≠藿香正气液

虽然二者都是液体制剂,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。

主要区别:是否含有乙醇。藿香正气水里含有40%~50%的乙醇,对酒精过敏者、儿童、孕妇等人群应慎用;而藿香正气液不含有乙醇,口感较前者好一些,对肠胃无刺激,更适合老人、妇女及儿童服用。

2、切记:头孢中毒、不能开车都是针对藿香正气水的

不能与头孢类药物一同服用,开车酒驾,其实都是“酒精”惹的祸.头孢类药物与藿香正气水里的酒精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,可引发呼吸困难、心悸、头痛、恶心等症状,严重者可引发休克、呼吸抑制、急性心衰等反应。而藿香正气水因为含有酒精服用后也不宜立即开车。

注:小朋友、老人、驾驶人员,建议首选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,不含酒精,对肠胃无刺激,开车也能喝。

 原创 顺驰千方百剂


推荐城市 兰州 嘉峪关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
Copyright © 2022 兰州西软  陇ICP备09001514号  XML地图